“只损失了五万多人”?题主这个“只”字用的好啊!对于刘备来说,知道损失五万人是什么概念吗?蜀汉的衰退是由一系列的打击造成的,夷陵之战只是打击的最狠的一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打赢了曹操,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独自战胜曹操。这场战争后,两位一生的宿敌都即将迎来各自生命的终点。
汉中之战以后,刘备集团达到了势力的巅峰,刘备在众臣的劝说下晋位汉中王,有效法刘邦的意思。当时的刘备集团(当时还没有蜀汉)占据了益州的全部,以及荆州的西部(关羽驻守),拥有一票名臣猛将,携战胜曹操之大势,国势极盛。也就是在汉中之战后的两个月,关羽就开始了荆襄之战,开始北伐。
不过,当时刘备集团的兵力,大概也就是在十三万到十七万之间,掌控在关羽手里的部队,大概有三五万人。
这就是关羽始终不能攻破襄阳樊城的原因——他对曹魏并没有优势兵力,以关羽的才能,也只不过可以压制敌人,无法消灭敌人,因为攻城是需要优势兵力的。而东吴对关羽的偷袭,给刘备集团的命运带来了转折点。
吕蒙偷袭荆州,造成了整个战场形势的逆转。首先,本来已经占据优势,差点打到曹操迁都的关羽北伐就此终结。其次,关羽手下统率的三五万荆州兵团全军覆没,这是刘备集团中最为精锐的一部分兵力。最重要的是,关羽这位独当一面的大将,他被东吴所斩杀,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毕竟兵力损失可以继续招募,但大将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一场荆州之战,让刘备集团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位将领,损失了1/3左右的兵力,而且损失了1/3以上的疆土,失去了直接威胁曹魏首都的主动权,这个打击还不大吗?
所以刘备在荆州之战之后,举国东征是正常的,如果刘备不出兵,那反倒是不正常的。曹魏的谋士刘晔认为,刘备是绝对不可能吃这个哑巴亏的。
而事实证明,刘烨的这个判断是基本正确的,经历了两年的休整与政治斗争之后,已经称帝的刘备发起了对吴国的讨伐战争。
由于汉中之战给刘备集团带来的消耗过于巨大,加上汉中之战之后,刘备集团紧接着又遭遇了荆州的一场大败,刘备手下的军队在这两年之内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补充。所以一般认为,在发动夷陵之战时,刘备手下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就是十一二万左右。
这是十一万人除了在益州留守的必要部队以外,其他大概五六万人全部被刘备带去了东面,这里面包括刘备绝大部分的精锐部队。结果,全军覆没了。
对于刘备的这次大败,所有人都没有什么心理准备的。诸葛亮虽然觉得刘备打不赢,可是刘备打了一辈子仗,久经战阵,谁也没想到他会输的连底裤都丢光了。
夷陵之战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本来已经损失了五万荆州兵团的刘备集团,又损失了五万精锐部队,等于在汉中之战之后,刘备集团的15万兵力只剩下1/3,损失了2/3了。
在三国的三个政权里,蜀汉的地盘最小,人口最少,在短短两年之内损失了10万的精锐兵力,这对于蜀汉来说是一个根本无法弥补的损失。
兵力损失以后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刘备连益州本土都镇不住了。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他还没死,汉嘉太守黄元就造反了,以一个小小的郡太守居然敢跟刘备叫板,这在夷陵之战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而偏偏就是这么一个郡太守,蜀汉朝廷还真就拿他没办法,要到刘备死后,诸葛亮休养了好几年,才收拾了这个局面。除了兵力上的损失以外,人才上的损失更是比关羽之死严重百倍。
刘备这次东征,带的都是蜀汉新一代的骨干力量,在夷陵之战发动以前,武汉的老一辈力量已经凋零殆尽了,关羽,黄忠,张飞,马超,法正都已经先后死去。刘备东征所带的都是一些蜀汉新成长起来的骨干力量,包括冯习、傅彤、黄权、马良等。
除了这些著名的叫得上名字的高官。还有一大堆没有记载的,但同样重要的中层干部。黄权投降魏国以后,魏国封赏这些蜀汉降臣,光侯爵就封了四十多个,可见其中有多少有地位、有能力的人。刘备本打算带着他们去接受荆州的地方政权的。结果,以上这些人才,几乎被一锅端,全部丧失。
所以我们在后来看到,蜀汉出现了巨大的人才空隙。在蜀汉政权中整整缺失了一带以上的人才,诸葛亮以后蜀汉主导大局的只有蒋琬费祎这种在刘备时代默默无闻的人,这就像周瑜死后让陆逊接替他一样奇怪。姜维作为一个魏国降将,最后居然做到蜀汉的最高军事实权派,可见蜀汉没人到了什么程度。
而夷陵之战带来的最最恶劣的后果是,蜀汉彻底失去了地理上的主动权。从此以后,蜀汉从荆州北伐的路子彻底没有了,甚至从上庸出发直接进入中原北伐的路子也没有了。隆中对的战略无法继续执行,从秦岭北伐路远坑深几乎不可能成功。可以说,夷陵之战的确灭亡了蜀汉,只不过是诸葛亮把它继续硬撑了四十年而已。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