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前327年-前243年),嬴姓,廉氏,名颇,晋系金文作“杜波”,山东德州(山西太原、运城)人。被封为信平君,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九年后,击退燕国,斩杀燕军主帅,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出五城求和,后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
廉颇是四大名将中武功最强的,谋略能与白起相比,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攻打各国,消灭各国部队不计其数,廉颇是攻打齐国燕国魏国最有战功的将军,但未能被赵孝成王(赵惠文王之子)重用,结果长平大败。
大家应该都学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故事。一般说廉颇蔺相如故事,都是蔺相如视角: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去了趟秦国,完璧归赵,回来封了上大夫。蔺相如跟赵王去了渑池之会,没丢脸,回来封了上卿,位置比廉颇高,于是廉颇不爽了,于是蔺相如顾全大局躲着他,于是廉颇知道了,负荆请罪,将相和。这故事众所周知,是用来告诉大家该顾全大局的。普遍站的是蔺相如视角。但若换了廉颇视角,就会发现点不同。《史记》《赵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嫌弃的廉颇的一生》
大致廉颇一生,先是军功无数,却被蔺相如压倒。后来赵括的爸爸赵奢因为阏与一战,击破秦国胡伤,封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齐平。
后来长平之战,赵孝成王让赵奢的儿子赵括代替廉颇去立功,这两件事如果搞定,平原君显然会受益,结果玩砸了。
需要收拾烂摊子了,还是得靠廉颇去搞定燕国,等悼襄王明显并不名正言顺地得到赵王之位后,立刻就要撤换廉颇,便把他赶走了。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被嫌弃的廉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