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即使是诸葛亮代替刘备或者是跟随刘备出征伐吴,也并没有胜算。其实,刘备出战的初心就不是从大义出发的。而且想要讨伐东吴,必然要考虑的水战,但是蜀军并不擅长,本身就是弱势。再加上对手是陆逊,此人小心谨慎,想要取胜并不简单。
关于讨伐东吴,诸葛亮对刘备说的原话,“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能看出来诸葛亮是不同意这次的战略行动的。
要知道本次刘备出战主要是因为关羽为东吴所害,刘备想要为其报仇。关于这一点蜀国大臣秦宓早有预言:陛下舍大义,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诚恐有失。可见,刘备就是在诸葛亮以及众臣不同意的情况下,发动了这次战争。
刘备开春讨伐东吴,转眼间到了夏天,烈日炎炎,士兵多有中暑的。如果大量士兵中暑,那就失去了战斗力,万一此时东吴大举来攻,很难抵挡住。刘备素来有仁德之名,实地查看众位将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命令先锋冯习将大军都移到山中深林茂密之处,等待度过炎热的夏天,再出兵总攻东吴。这是刘备太过于仁慈了,埋下了败笔,为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创造了有利条件。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先锋冯习奏曰:“即今天气炎热,军屯于赤火之中,取水深为不便。”先主遂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待过夏到秋,并力进兵。冯习遂奉旨,将诸寨皆移于林木阴密之处。
如果诸葛亮是主帅,他深谙兵法,尤其善于火攻,是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的。向来是诸葛亮火烧别人,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火烧上方谷,从没有人在玩火方面超过诸葛亮。如果他们在诸葛亮面前玩火,就如关公面前耍大刀,自取其辱。诸葛亮应该不会为了体恤士兵,而让他们置身于危险之中。因此,如果诸葛亮代替刘备讨伐东吴,能避免被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惨剧发生。此为地利。
另外一点,蜀军其实是不擅长水战的,但是面对的是东吴,必然要考虑这点。即使是诸葛亮率军前来,在水战这么大的弱势下,想要打胜仗也并不容易。更何况当时东吴方面的将领是陆逊,刘备是肯定没有陆逊的谋略,即使是诸葛亮在的话,面对的是陆逊再加上水战,也几乎没有胜算。
刘备登基为帝,第二天就下诏,准备为“但求同年同月死”的关羽报仇雪恨,让众位大臣各抒己见。他刚刚说完,就有一员大将提出反对意见,此人为虎威将军赵云。赵云认为国贼是曹操,现在曹丕篡汉,应该首要讨伐曹魏,而孙权只是私仇,不能因私废公。刘备道:“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随后,丞相诸葛亮率领百官劝阻刘备,没不要御驾亲征,只需要派一员上将,讨伐东吴即可,如果讨伐曹魏,才需要刘备御驾亲征。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当下孔明引百官来奏先主曰:“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
刘备是顶着包括丞相诸葛亮、赵云在内的群臣反对下,御驾亲征发动灭国之战的。他草率出征,没有得力干将,没有取得主要朝廷大员的支持。得力干将都没跟随刘备出征,如马超、赵云等,而是黄忠、关兴、张苞等人跟随出征,老的老,少的少,说句不客气的话,简直是“老弱病残”。
如果诸葛亮出征,应该可以说服蜀汉大部分朝臣,取得大部分的全力支持,倾国之力伐吴。这样,蜀汉君臣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致对外。此为人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诸葛亮代替刘备,率领七十五万大军伐吴,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