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有两大“老不死”,一个叫司马懿,他熬死了曹操祖孙三代人,最终取而代之。一个叫廖化,关羽还活着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其帐下主簿了,一直从蜀汉立国干到了蜀汉灭亡。
司马长命覆曹魏
魏国一直是三国实力最强的国家,即使赤壁兵败,也仍然处于三国上风,但就是这样强大的国家,也逃不了亡国惨祸,那么,造成魏国亡国的是谁?当然是司马懿,司马懿是三国里出名的阴谋家,他曾经是诸葛亮的很好对手,但是,细看来两者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诸葛亮只会玩阳谋,而司马懿则相反,玩的是老谋深算的阴谋。司马懿凭借隐忍狡诈生生躲过曹操、曹丕、曹睿三朝的猜忌。
当然如果不是他很能活这事情也没法做,他活了几岁呢?活了73岁,这年龄在今天也许只能算正常的老年人寿命,可在将在将近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那绝对是一老寿星。年龄也许是最好的麻药,深深地麻痹了魏国的曹氏王侯子弟,就在魏国王侯子弟都以为这个老匹夫将会垂垂老死之时,突然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魏国大权。从此,司马家取代了曹家,晋取代了魏。
这个吴大帝生生的熬死了太子孙登,而且晚年的他荒奢无道,好喝酒,容易听信谗言。多疑的他先后多次议论要废掉太子孙和,这使得东吴内部争权夺利,鲁王孙霸和全公主孙鲁班结党与太子一党对抗,最后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杀,最后只能立年仅10岁的的孙亮为帝,这又酿成了诸葛恪专权,自此,吴国陷入了长年的动乱和宫廷内斗当中,损耗了大量国力,最后被司马氏的晋国所灭。
当初刘备伐吴,带上了蜀汉大半的年轻家底,结果一把火被烧了个干干净净,刘备只身逃出,失去了好不容易积攒的精兵强将,蜀汉方面的中坚力量冯习、张南、傅肜战死,杜路、刘宁等将投降,黄权在长江以北防备曹军,后路被吴军所断,于是北上投降了曹军,五万士兵几乎损失殆尽。
在夷陵之战之前,张飞被刺杀、马超、黄忠等名将病逝,刘备身边堪比诸葛亮的谋士法正也病逝,这些超一流的谋士猛将都离世,已经让蜀汉方面的人才更加凋零,再加上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瞎折腾,又损失了蜀汉方面刚刚培养起来的中坚力量。
而后北伐过程中,老将军赵云、反骨仔魏延这些蜀汉名将也都接连离世,年轻一代万马齐喑,毫无希望,而当时蜀汉仅凭一州之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大背景下,蜀汉真的是没人了。
公元261年,诸葛瞻逐渐总揽朝政。廖化路过宗预的住所,讨论到去拜访新上司一事,宗预说了一句话,史籍记载如下:
预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遂不往。——参考,《三国志》
这时候的廖化、宗预,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了。七十多岁的老将廖化,仍然活跃于战场。甚至还要以先锋大将的身份,去为蜀汉征战沙场。
当然如果不是他很能活这事情也没法做,他活了几岁呢?活了73岁,这年龄在今天也许只能算正常的老年人寿命,可在将在将近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那绝对是一老寿星。年龄也许是最好的麻药,深深地麻痹了魏国的曹氏王侯子弟,就在魏国王侯子弟都以为这个老匹夫将会垂垂老死之时,突然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魏国大权。从此,司马家取代了曹家,晋取代了魏。
廖化将军并没有被嘲笑,他忠勇的品格其实很受人敬重,是蜀汉时代的最后一朵烟花。
廖化的结局是随着蜀国一起灭亡,当时姜维和张翼的主力蜀军正在同钟会的大军对峙,刘禅派廖化领兵增援姜维。廖化带兵增援的途中得知诸葛绪的大军正在进攻建威,于是暂停前进,准备随机应变。
后来姜维大军后撤,廖化和姜维两军会合,前往剑阁驻守。没想到邓艾偷袭成都,刘禅已经宣布投降,姜维和廖化也只好放弃抵抗。后来廖化在迁往洛阳的途中病逝。
年长帝王是非多
三国里另一个能活的关键人物是吴大帝孙权,他也活到了71岁,皇帝短命不好,同样,皇帝长命也不是什么好事,容易熬死太子,然后年龄大了,容易多疑、猜忌、犯糊涂。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三国中最能熬的人,蜀汉立国干到了蜀汉灭亡,比司马懿还能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