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个乱世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奈何英雄也会老去,英雄也会有暮年。所以,到了三国后期,前期诸多的将领们都逐一离去,而姜维就是蜀国后期的一位优秀的将领,虽然历史上对他并没有过多的赞誉,但是在我看来他却也是一位难得的忠义之士。
可能大家会说姜维一个背主之人谈何忠义?的确,姜维曾任曹魏天水郡中郎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姜维受到时任天水太守马遵的怀疑抱有异心而被抛弃,继而投降诸葛亮。首先,这并非姜维不忠曹魏,而是被曹魏抛弃在先,其次,姜维在被抛弃之后,曾率部前往曹魏冀县,但是冀县中人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才投降蜀军。在民间被视为忠义的武神关羽,不曾经也是迫不得已投降曹操,为曹操效力吗?只不过姜维是已经被旧主抛弃,而关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但是我们不妨站在蜀国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姜维不正是一个弃暗投明,识时务为俊杰的英雄吗?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姜维可以说是诸葛亮正在继承者。话说姜维自从降蜀之后,就深受诸葛亮的器重,他从降蜀之前的一个籍籍无名之辈而不断的加官进爵,从曹魏之时的一个中郎将在降蜀之后被诸葛亮征辟为仓曹缘,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后不断迁升中监军,征西将军。要说姜维有功而被加官,相信没人会说什么,但是这些只是在姜维无尺寸之功而是诸葛亮在看重姜维忠晓并勤于时事,思虑缜密,深解兵法意理,是个人才的情况下加封的。如果你是姜维,一边是怀疑你,抛弃你的曹魏,一边是欣赏你,看重你的蜀汉,你会怎么选择,相信不用我说了吧。
姜维在他的伯乐诸葛亮死后,就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出兵北伐,收复中原。诸葛亮生前为了收复中原曾经5次出兵北伐,他死后,姜维继承他的志向,前后总共11此出兵北伐。还是那句话,士为知己者死,蜀国重用他,诸葛亮欣赏他,那他就将用他的一生来报效他。从丞相之位的继承者费祎的态度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提过:费祎董允,此皆良实……对费祎的评价也是颇高,但是费祎以”他们的才能不及诸葛亮,诸葛亮都未竟之事,他们怎么有能做到呢“为借口,主张休养生息,即使姜维出兵北伐,所率兵力也不会超过一万,所以姜维北伐11次,都像是泥牛入海,无功而返。
姜维之忠义,至死不渝。公元263年,曹魏大都督司马昭兵分三路伐蜀,姜维力战不敌退守剑阁,当时蜀国局势十分危急,但是姜维防守,钟会久攻不下,劝降姜维不果,本已打算撤军,未曾想邓艾击破诸葛瞻,刘禅宣布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投降之后也一直不忘光复蜀国,本想引诱钟会反叛,乘乱杀钟会,夺兵权,以期光复蜀国,但是最终事情败露,身死道消。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坚持北伐,难怪后人感叹姜维忠义不输岳飞